|
图①: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母婴保健护理中心的护士在给新生儿进行抚触。
曹 双摄
图②:全国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开展了“健康中国·你我同行”全民健身活动。图为市民在跳健身舞。
蔡增乐摄
图③:安徽省首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区分院正式投用。图为直升机在对患者进行转院。
韩苏原摄
|
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
中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政府卫生投入不断增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降低;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越来越多居民有了签约家庭医生
健康是幸福之源、强国之基。70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中国奇迹”。
70年前,旧中国疫病横行,人民体质普遍羸弱,被西方讥讽为“东亚病夫”。如今,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中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妇儿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住院分娩率已达到99%以上,城乡间差距明显缩小,产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产妇分娩体验持续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寄生虫病、烈性传染病、地方病等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70年来,我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成功消灭了天花、丝虫病、致盲性沙眼,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政府卫生投入不断增加,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降低;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越来越多居民有了签约家庭医生;“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指尖上的医院”遍地开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引领近14亿人民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中国红利惠及千家万户。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出台,健康中国行动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满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亿万人民正迈向健康中国的新征程!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