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中,宠物相关伤害致残案例正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在人与宠物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掌握科学的相处之道,正是残疾预防的重要一课。
全球约60%的狗咬伤致残案例发生在12岁以下儿童身上。儿童因体型娇小、危险识别能力弱,常将狗尾巴当玩具拉扯,或误读龇牙警告为“微笑”。
一、这些事情请务必让孩子知道
1、不要随意触摸狗
日常要教导孩子,任何狗都可以而且可能咬人,即使是友好的狗也是如此。平时在外面遇到,要和狗保持至少5米距离.如果是有主人牵引的宠物狗,可以在征得主人同意后靠近,但也应该让狗先熟悉气味,不能贸然上手抚摸。例如让狗闻手背——把手弯曲成拳头,把手指藏起来;观察狗狗情绪反应,然后再轻轻地抚摸狗,但不要拍狗的头——许多狗觉得这种行为很有威胁性。对于下面这些,则千万不要去触碰。
2、遇到没有主人的流浪犬:不惊慌,不对视,慢走开
不要跟狗狗进行直接的眼神交流,如果陌生的狗没有注意到你,就当做没有看到,默默地慢慢走过,千万不要奔跑;
如果陌生狗向你接近,不要转身就逃,也不要放声尖叫或踢打狗,保持冷静,站在原地不要动,当狗明白了你并不会威胁到它时,它也许就会走开;如果被狗咬了,要马上告诉父母。
二、儿童被咬后的处理方式
根据暴露分级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形: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含碘制剂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或消毒伤口.及时就诊,医院时会视情况予以清创处理。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以上处理方式不仅仅是在被狗咬伤后要做,猫、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口也同样需要引起注意,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在与狗相处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观察狗的行为和表情,避免做出可能激怒它们的动作。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尊重动物、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与狗的互动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温暖,而不用担心残疾等不幸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