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风采 >> 传染病 >> 正文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2008-04-30   审核人: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中副伤寒又分成甲、乙、丙三型。伤寒、副伤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伤寒的潜伏期为3-42天,平均为12-14天,副伤寒的潜伏期较短,为2-15天,常见为6-8天。比较典型的病人,起病多数比较缓慢,开始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轻、中度的腹泻等。体温呈阶梯型上升,于5-7天内达到39-40℃,之后高热持续不退达10-14天,并出现相对缓脉(脉博与发热不呈比例上升),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玫瑰疹(6-12天出现),肝脾肿大等症状体征。近年来,伤寒、副伤寒的典型病人已很少见,多数病人表现不典型,主要就是持续发热,并且热程也明显缩短,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等很少见。
伤寒、副伤寒的传播途径
  伤寒、副伤寒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而传播。
  1、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是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尤其在农村水网地区,饮用被伤寒杆菌污染的不洁水是引起伤寒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伤寒、副伤寒的经水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伤寒、副伤寒传染源的排泄物直接污染水源。如在饮用水源中洗涤污染的衣裤、便器等。
  (2)沿河的厕所、粪坑的粪便满溢入河,尤其是在雨后更易发生;或水井结构不符合卫生要求,因渗漏而受污染。
  (3)自来水厂管理不善,供水未给严格消毒,或自来水管网系统损坏受到污染。
  (4)医院污水、污物未经卫生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污染水源。
  (5)农村中还普遍存在直接饮用生水或用污染的水洗生食的瓜果、食具、漱口等。
  2、经食物传播
  食物传播也是伤寒、副伤寒重要的传播途径。食品在制作、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受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的污染;或经污染的手,被污染的水再污染食品,如瓜果、牛奶、乳制品、贝壳类、熟食卤味等食品;在伤寒流行地区的农村举行婚、丧、喜庆活动等,均可发生伤寒的食物型传播。伤寒轻型病人或带菌者,在集体食堂或饮食业、家宴中烹调菜肴、制作凉拌菜时污染食品,亦是常见的伤寒食物型暴发的原因之一。
  食物在传播伤寒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污染的食品是否适宜伤寒杆菌的生长繁殖,被污染食品的供应数量、频度和范围。
  3、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的手或其粪便污染日常生活用品而传播,以散发病例为主,并可呈现簇状分布,然后再向周围扩散,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有时可追查到病例之间的联系。因接触传播而发病的病人,一般间隔一个潜伏期。
  伤寒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在诊治和护理伤寒病人时,由于未严格遵守隔离消毒规定,常因接触而感染伤寒。
  4、经苍蝇传播
  伤寒杆菌不仅可在苍蝇体表存活,并可在蝇体肠道内生存2-5日,随排泄物排出,通过苍蝇往来于粪便和食物间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苍蝇在伤寒传播中的作用,与蝇密度和当地环境卫生状况有关。在某些地区(尤其在农村)伤寒发病的夏秋季高峰中,苍蝇亦可能是参与传播的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关键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严格做好饮用水的氯化和过滤,可使本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在伤寒、副伤寒呈地方性流行而又没有可靠的安全卫生水供应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实施饮用水消毒,不断提高饮用水的卫生合格率。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全程治疗,严格管理。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提高带菌者的检出率,加强对他们的检测监督,可降低他们在人群中传播伤寒菌的危险。对已确诊的带菌者必须调离食品加工、屠宰场、厨师、保育员等工作。
  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和传播伤寒、副伤寒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广泛的卫生健康教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对于防治伤寒、副伤寒和其它肠道传染病,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讲,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1、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少吃烧烤之类的东西。
  2、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少吃生、冷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
  3、市场购买的熟食品以及隔夜的饭菜要加热、煮透再吃。
  4、碗、筷要定期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5、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6、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病人,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