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流感、人禽流感
最近国内外连续报道多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区别一般感冒和流感、禽流感,又如何预防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呢?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急性发热伴有呼吸道疾病相似。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通俗地说,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感染后家禽病死率很高。一般情况下,因为存在严格的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很难感染人类,但随着病毒的变异以及接触的频繁,禽流感病毒偶尔能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部分人因自身免疫力低等原因而发病。
人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在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多在39℃以上)、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可见眼结膜炎。大多数患者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不及时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直至死亡。
禽流感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的检验和检疫。因为没有疫苗,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显得十分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1、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2、禽鸟中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病死禽鸟的接触,食用鸡肉等应彻底煮熟。不擅自向私人购买活禽、死禽,或从外地引入鸟类,或没有个人防护用具接触不知原因的死禽、死鸟。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