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风采 >> 传染病 >> 正文
天气转暖 谨防手足口病“升温”
2014-03-06   审核人:

    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开始进入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春季开始多发,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在此,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保持好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孩子受到手足口病的侵袭。
    一、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得了手足口病,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粘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多为低热,常伴有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咽喉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和皮疹。溃疡表现的过程为一开始是红斑,随后出水疱并进展为溃疡,患儿常因为疼痛而拒食。皮疹表现的过程为一开始是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皮疹不痒。有的患儿也可只表现为皮疹或口腔溃疡,不发热。病人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无需采取特殊治疗。只有极个别患者得病后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出现死亡。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只寄存于人体内,感染了肠道病毒后,有的人出现如发热、皮疹等症状,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否出现症状,感染肠道病毒后的人都具有传染性。
    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传播,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也可引起感染。
    三、手足口病应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1、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应做到“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烧、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2、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每天晨起要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3、有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放到阳光下暴晒,室内常开窗通风。
    4、饭前便后洗手,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5、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及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要求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关闭窗口